近年来,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,这样对电力的需求也变的更加紧张,随之而来产生了很多的问题,主要是对电力工程建设的需求也要加强。国家电网正进行超高压大容量电力线路大幅扩建,线路将穿越各种复杂地形。如何解决电力线路检测的精度和效率,是困扰电力行业的重大难题。 
无人机巡线 传统高压输电线路巡视一般采用人员线下利用望远镜观察、红外仪器测温、塔上肉眼观察的方式。巡检需要员工在高压铁塔上爬上爬下,由于活动场地有限,工作人员无法对线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巡视。还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,巡检的效率并不高。 使用无人机巡线后,可以近距离在空中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360度观察,悬停拍摄多角度的图像视频资料,可直观、全方位、高精度对输电线路本体缺陷、通道隐患进行快速检测、排查,能在复杂地形和天气情况下获取最佳现场信息,有效弥补传统方式巡视有死角的缺点。 无人机的使用,拓宽了传统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模式,减少了人员力量投入,据初步测算,同样的工作条件下,巡视效率可提高10倍。同时,有效提高了线路巡视质量和电网安全运行水平。 利用无人机操控便捷,巡检跨度大和精细化等特点,对部分山高路险、巡视人员难以到达的山区线路,采取“人机协同”的特殊巡视方式进行巡检,全面做好特高压线路的安全防护工作,以新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电力线路巡检水平,有效提高巡检人员工作的安全性和线路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,确保特高压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。 无人机架线 最原始的架线方式是人力展放牵引绳,适合一般跨越,但是施工效率低,而且对于特殊跨越难度较大。动力伞是目前输电线路工程较常用的展放牵引绳的施工方式,但是需要驾驶员操控,施工过程存在危险,容易出现人身事故,飞行稳定性较差。再者就是现在发展势头迅猛的无人机架线方式。 电力无人机架线可以轻松地飞越树木,向地面空投导引绳;在施工中也会遇到沼泽、湖面、农田、高速公路、山地等,人拉马拽都难以实现架线施工的时候,电力无人机可以大显身手,完成跨越任务;带电跨越这种情况通常存在于线路改造过程中,需要在一条通电线路的基础上横跨一条新的线路,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,无论多重要的线路,传统施工只能首先对原线路进行断电后再施工,而用电力无人机来架,就可避免断电的情况;电动无人机配上自主飞行系统就可以完成巡线等任务,在减少了劳动强度和难度同时,电力工人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了保障。 希望电网部门积极推动无人机巡检工作常态化,制定日常飞行计划对高压输电线路开展定期飞行巡视,并结合重大保电工作任务,对保电线路采取长时间飞行,实时采集线路周围环境信息,充分发挥新工具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的作用。
|